当我们走进剧院或其他场所观看一场戏剧演出,戏剧表演艺术者完美的表演往往让我们喝彩不断,我们只看到了完美的结果,可谁又知道一场完美的演出背后又有多少戏剧表演者为此付出了多少的青春和汗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那么中国的戏剧表演训练方法是怎样一路走来的呢?
通俗的来说,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民间说唱曲艺:丰富多彩的民间说唱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人们群众所青睐,千百年来由广大的民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跃在最广泛的农村地域。他们没有经过太多专业的训练,有的只是跟师傅或前辈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学习,练声练舞练功,基本功扎实了,才有了我们所听到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说唱曲艺演出。
2、戏班子: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大家是否还记得童年的程蝶衣哭着说:“得挨多少打才能成角啊?”里边学徒们练功真是太惨了,背戏文、练基本功,不行就要挨打。说的直白一点,在古代学戏就是种常人无法忍受的受罪。
3、戏剧剧社、剧院、剧团: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以来,国家文化部在主要戏剧起源省份和地区设立剧团或剧院,经过无数戏剧表演艺术***、艺术家的努力和付出,涌现出了无数的各剧种表演流派,传统剧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而剧团的延续是在艺术家们无私的授艺和学员们的辛勤付出,练功、背戏文,所有涉及到戏剧的基本功都是每天的必修课,只不过再也不会出现戏班子里那挨打的戏份,但是要想要有完美的舞台呈现,其实练功跟我们所在电影上看到的并不会少付出多少,甚至会更多。
4、戏剧剧校、学院:戏剧学院在向民族戏曲探索的路途中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融汇古今中外,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戏曲表演演员。而这里面其实还是少不了练功、背戏文,人物性格化的表情塑造。要想成为一位出名的戏剧演员,就必须背后受罪才成。
总之,在我看来,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中国的戏剧表演训练方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背戏文、练功、如何塑造人物性格与表情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要想成为一位有名的戏剧演员,就必须背后受罪才成。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如有不当,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戏曲的主旨就是歌舞演故事,以剧中人物的情节发展来歌咏当时社会环境并隐射百姓生活,在戏曲的前年延续和发展中,训练手段也更加系统化。就我自己的理解,从唱做念打四个方面来说吧。
唱,无论是什么剧种,都离不开剧中人的演唱,演唱讲究以情带声,声到情到,感染力强,唱腔动人。在训练时,根据各剧种不同的发声位置不同,各有千秋,比如黄梅戏要求本嗓唱,京剧旦角儿要求小嗓儿,京剧小生要求龙虎音,各派别也都不一样,等等。唱是一个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会唱,懂得运用唱的技巧,要在人物之中。
念,俗话说千金对白四两唱,这句话我的理解不是说唱不重要,而是念白更需要韵味儿。各种剧种对念白的讲究不一样,但是都需要说出来的话是各地方的俗语,讲究百姓的需求和剧中人的韵味。现在念白趋势越来越普通话,觉得乏味,没有意思,还是希望从业者先传承再发展。
做,做戏这个词是很讲究的,要符合剧情需要,安排完整的程式动作,不能一味追求***高难度,要符合剧情,这是忠告,否则会让观众跳戏。
打,还是希望继承打戏的舞蹈动作,希望在戏曲传承中,保留打戏的精髓,吃功夫不能不做,要认真对待。